老子形而上学
      为什么在西方中国热中,“老子”总是不朽的宠儿?为什么西方人几乎都只能用超自然和神秘来演绎其思想?原因在于对形而上认知的差距。“形而上者谓之道”,就是这个易经的“道”为中国形而上学敲开大门,但只类似古希腊“物理世界的彼岸”的说法。而“道可道,非常道”的老子亦未明确表达其形而上学。倒是西方到了后亚里斯多德时期才由消遥学派把亚氏形而上学搬上哲学舞台,确立了四个形而上学的定义,那就是:1.所有论证的第一公理。2.存在作为存在的理论。3.本质的学问。4.神学。随时间发展,笛卡尔以理性来确认形而上学,由“我思”进入完美的“神的观念”。康德更把传统形而上学倒转过来,认为形而上学不是理性的动力,把形而上学说成是科学的“理性观念”。 我们将从西方“传统与现代”形而上学的钥匙解开老子的神秘与超自然之谜。

导     师 莫诒谋

导师简介
      莫诒谋先生,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哲学系博士。曾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系主任、所长;高雄中山大学副教授。著有《培根方法论》、《康德道德论》(法文)、《先秦儒家伦理中的“人”》(法文)、《叔本华的美学原理》、《柏格森的理智与直觉》、陆贾《新语》法文导读,翻译及注释。


课程编号

开课日期2010年02月27日

堂     数约16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