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逝世百年之后,佛教僧团内部出现了明显的部派分化,最初成立了上座部、大众部,逐渐再从两部分化出更多的派别成十八部。这种分化的情形一直到公元一百年后仍然继绩,在印度佛教史上称这段时期为部派佛教。
公元四、五世纪之间,世亲论师初在说一切有部出家, 学彼部所立三藏,通十八部义,再集上座部诸派学说菁华,以“据理为宗”造《俱舍论》。
俱舍论在印度被喻为聪明论,乃世亲将当时流行的有关世界、人生及修行方法的主要学说,整理成八品,论旨明彻,组织严密,条理清楚,详细严谨地对诸法加以分析。
本讲选读其中较重要的论文,使学者可从中了解从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之间的过渡情形。
导 师: 陈琼璀
导师简介:
陈琼璀女士,七十年代开始进修佛学,八十年代开始参与策划开辨佛学初阶、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中观思想、唯识思想、如来藏思想、因明等佛学课程并任讲师至今。
课程编号:
开课日期:1996年09月21日
堂 数:约32堂
导 师: 陈琼璀
导师简介:
陈琼璀女士,七十年代开始进修佛学,八十年代开始参与策划开辨佛学初阶、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中观思想、唯识思想、如来藏思想、因明等佛学课程并任讲师至今。
课程编号:
开课日期:1996年09月21日
堂 数:约32堂